本站點使用cookies,繼續瀏覽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。Cookies和隱私政策

pro v

從一個人到一群人,從行動受限到自由奔跑,從不可能到可能。

這是關于一位全盲跑者不斷突破自我邊界的故事,這是關于一群看得見的人讓一群看不見的人自由奔跑的故事,也是關于利用華為設備的無障礙功能,讓視障群體生活更美好的故事。

當一個盲人開始跑步,他需要克服什麼?是摔倒在地的恐懼,撞上旁人的尷尬;是路上一顆小石子兒也可能會讓他腳底喪失平衡,摔倒在地;是平時走路時身體重心靠後的巨大慣性,又或者是方向感和邊界感的缺失……

70多次馬拉松,全馬最好成績3小時14分

何亞君的雙眼沒有任何光感,漆黑卻不能阻止他自由奔跑。

全盲跑者,不可能到可能

43歲的何亞君第一次開跑是在9年前。此前的34年人生,他從未跑過步,但他第一次邁出雙腳跑起來,最先感受到的是恐懼。

他不知道前路平不平整,什麼時候拐彎,甚至擔心一塊石頭也會讓自己摔跤。他也害怕自己跑得慢,前後左右會有人撞上來。第一個7公里的路程,即使一邊走一邊跑,何亞君也緊張得渾身是汗,甚至喪失了時間和距離的概念。

但第一個7公里後,何亞君一發不可收拾。從7公里開始,他繼續嘗試10公里、15公里、20公里……一年時間里,他跑掉了40多斤,脂肪肝、血脂都跑沒了。十年里,何亞君先後參加了全程和半程馬拉松比賽多達70余場,全馬最好成績3小時14分鐘。

他還記得他參加的第一個馬拉松,是2015年的鄭開馬拉松,“35公里以後是半走半跑。心想只要能夠完成就算贏,就這樣堅持到了最後。”那次跑完之後,他整個人虛脫了,坐在地上歇了一個多小時。當時他心想,以後再也不跑了。結果一周後,又忍不住開始跑了。

“忍不住想跑”,是因為何亞君享受奔跑時的激情和速度。越來越快的風聲和腳步聲,象征著他所能達到的自由,也是他行走的範圍。

全盲跑者,不可能到可能

奔跑背後是團隊的力量

為了讓更多視障人士能和他一樣,享受跑步帶來的快感。2014年,何亞君成立了助盲團,聚集了來自各行各業的志願者,幫助更多盲友跑步。目前,助盲團累計組織跑步活動和比賽超過800場,參加跑步活動的盲友和志願者累計超過5萬人次。

李銘在2019年初經過朋友引薦,加入了助盲團。那時候他還是初級跑者,抱著助人之心來參與公益助跑,也想能起到督促自己運動的作用。在他看來,陪跑是一件嚴肅且專業的事情。在何亞君助盲團,每位新入團的志願者在第一個月都要經過專業培訓,包括蒙眼跑,要先去理解盲友們邁出第一步的恐懼和對于奔跑的擔憂。在日常訓練、比賽過程、接送過程中,陪跑員也必須保持全神貫注的狀態,隨時關注周圍情況,提醒盲友任何一點微小的變化。

奔跑過程中,志願者會用牽引繩和語言提醒盲友,前面多少米就要過減速帶了,注意抬高腳。他們也要尤其細心,要關注到路上不起眼的井蓋、破損的路段,甚至一顆小碎石、路邊沒有修剪整齊的樹枝等等。進階的志願者,還會通過傾听盲友的呼吸急促程度、運動步伐快慢,來判斷他的心率能不能維持目前速度,完成計劃訓練。與此同時,華為運動手表也能為盲友播報間隔提醒和心率提醒。

全盲跑者,不可能到可能

去年的北京馬拉松上,何亞君跑出了3小時14分鐘的個人最好成績。完賽後,他像孩子一樣興奮地手舞足蹈,不僅為自己創下的成績激動,更開心的是,包括李銘在內的六位陪跑志願者一個沒落下。

全盲跑者,不可能到可能

2022年北京馬拉松-何亞君及助跑團隊成員

“還有最後兩公里了,好好享受!”跑到快40公里的時候,李銘看著努力奔跑的大家,突然有些舍不得結束這場漫長卻又短暫的馬拉松。他覺得,自己加入跑團這幾年,收獲了很多。每次幫助盲友跑到終點,比自己獲得成功更開心。“看似是我們在幫助盲友跑步,但實際上是一種互相激勵、互相成就。”

全盲跑者,不可能到可能

2022年北京馬拉松-何亞君及助跑團隊成員

真正“看見”視障群體

在何亞君的推拿店里,掛滿了獲得的形態各異的跑步比賽獎牌。“黑色表面上的金色獎牌,檢測到文字︰北京國際長跑節北京半程馬拉松”,這是他點開華為手機的圖像識別功能,對準一塊獎牌時听到的語音內容。接著,他會向好奇的朋友或者客人介紹獎牌背後的故事。

全盲跑者,不可能到可能

華為手機-圖像識別功能

志願者發來的信息,也會被手機清晰而響亮地播報給何亞君,甚至是一個表情也不放過——“何老師 明早老時間一塊去跑步吧 嘿嘿表情”。如今,華為設備已經成了何亞君的生活助手,他熟練觸摸屏幕,通過屏幕朗讀播報的語音獲取信息。他也通過小藝輸入法,回復志願者的跑步邀約。“好的,明天早上七點鐘見。”

準備開跑前,他會對著手機說“小藝小藝,開始跑步”,這時手表會開始記錄跑步數據。跑步過程中,手表會播報間隔提醒,心率提醒等。小藝智慧助手,可以根據用戶所在空間、設備類型等條件,綜合判斷、選擇合適的設備應答和執行指令。

全盲跑者,不可能到可能

先前,何亞君是因為華為手機的耐用性才開始使用的——流暢的系統信號能夠支持他經常去大山里徒步,抗凍的手機電池能保證冬天早上零下十度出門跑步的需要。後來,他越來越發現,華為手機拍照輔助、圖像識別等無障礙功能也能夠滿足他的多個生活場景。

這些功能設計的背後,同樣是另一群人的努力和堅持。為了更好地了解視障用戶的需求,華為工程師團隊先是展開了一系列調研——他們和視障朋友一起通勤、工作、吃飯、就醫,去觀察不同視障朋友的日常生活,像影子一樣跟隨用戶(“影隨法”),記錄他們最真實的生活,但不能進行干預。接著,團隊從通話、短信、拍照等32個模塊的基礎業務出發,一點點來解決和推動3000多個體驗問題。

以華為手機中的拍照輔助功能為例,不僅可以播報面部在取景框中的位置,告訴他們“檢測到一張人臉,位于屏幕上方”,如果拍攝多人照,還會提示當前攝像頭識別到幾張面孔。為了讓視障用戶的感知更好,會自動關聯圖庫中已經命名的人臉信息,比如“兒子”“爸爸”“媽媽”,當再次拍照的時候手機就能自動識別人臉,播報出“檢測到兒子位于屏幕中央”。

全盲跑者,不可能到可能

最近,在朝陽公園的一個黃昏,他拿起手機對著湖面拍下了一張優美的夕陽照,那是他的作品,“藍色和橙色天空下的一片水域”,手機用語音播報出了取景框中的畫面。又一個春天到來了,洛陽的牡丹花正在開得艷麗。何亞君想著約人一起去賞花,他會掏出華為手機拍下春日牡丹的美景。他也希望能把自己拍的照片,發到朋友圈、視頻號上,讓大家賞花——那是他“看見”的牡丹花。

pro v

個人及家庭產品

熱線︰950800(7*24小時)

咨詢客服

華為雲服務

熱線︰4000-955-988950808

智能客服

企業服務

熱線︰400-822-9999

咨詢客服

運營商網絡服務

熱線︰4008302118

查看全部聯系方式
pro v | 下一页